金属表面处理是指通过机械加工、热处理、化学或复合方法使金属表面的组织结构、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等发生变化,从而使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表现出与原基体不同的性能,来满足对金属材料耐蚀性、耐磨性、装饰性或者其他功能性的要求。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,通常按照加工方式不同,可分为机械方法、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三类。为了便于理解,我们按照是否对金属材料表面引入其他元素或物质,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分为两大类,即表面组织强化方法和表面涂层方法。
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表面处理方法
调质(主要是防止材料变形,对于齿轮:齿根调质可以增强齿根弯曲强度)
(1)工艺:调质=淬火+高温回火
(2)目的:处理要求有高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含碳0.38%~0.50%的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工件,如连杆、轴等,各种连接件及传动件,调节材料强度和韧性,获得综合性能好的零件
固溶处理
(1)工艺: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℃左右,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,碳固溶于奥氏体中,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。
(2)目的: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,强化固溶体,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,消除应力与软化,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。
金属热处理回火工艺
回火工艺
回火是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,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、油等介质中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。
回火的目的:(1)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,防止变形和开裂;(2)调整工件的硬度、强度、塑性和韧性,达到使用性能要求;(3)稳定组织与尺寸,保证精度;(4)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。
回火分类
低温回火
指工件在150~250℃进行的回火。
目的: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,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。
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,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。